而本次赛事是汕尾继2020年全国帆船49erFX亚锦赛后,时隔5年再次举办大型帆船赛事,肩负着“双重使命”的同时,也意味着汕尾这片“蓝色赛场”再次活了起来。
“多维立体”的精心筹备
远在训练中心5公里以外,沿途就能看到赛场彩旗飘扬,每一个路口节点都安排了人员梳理道路交通。
来自全省10个地级市的402名运动员齐聚汕尾,这不仅是对参赛选手的考验,也是对汕尾组织办赛能力的考验。
在比赛现场,一艘艘帆船整装待发,选手们按部就班做好赛前热身和装备整理,签到处的工作人员也在积极配合,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不紊。
走进赛事运行中心,可以看到信息中心机房、IT设备存储间、电视转播间、记者办公间等各个分区,为现场的参赛选手以及工作人员提供一站式的贴心服务。
“防坡堤已经修复完毕,赛事运行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接待中心共有标准间97个、单人间24个、套间14个,其他配套设施都将陆续到位。”十五运会汕尾赛区执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本场比赛查找出存在的问题,也希望各运动队能及时建言献策,为十五运帆船项目的精彩角逐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从交通管控到现场仪式,从赛事组织到人员安排,从贴心服务到应急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层层把关,“多维立体”的精心筹备充分体现了汕尾办赛的诚意和能力。
“体育+”拔高赛事价值
本次赛事承载着汕尾“体育+”模式的发展战略,通过十五运会帆船项目,汕尾力图带动体育经济、文旅经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
作为滨海界的“粤东麒麟角”,帆船项目的赛场汕尾红海湾全年风浪状况良好,是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海上运动基地,曾多次承办奥运精英赛、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帆船帆板项目比赛,被誉为“广东帆船之都”。
此外,红海湾区内湖泊、岛屿、港湾交错,沙滩蜿蜒连绵,沿岸礁岩多姿,滨海风光秀丽,人文古迹众多,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旅“富矿”,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观光。
而本次赛事也将为汕尾红海湾打造文化IP赋能,让大家一想到帆船,就会想到汕尾,想到红海湾。
赛事流量也将转化为经济增量,带动周边酒店、民宿、餐饮、文创等一系列产业的升级兴旺,实现“一场赛事带火一座城”的长尾效应。
因海而生,向海图强。汕尾将赛事视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借赛事东风加速深化“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的全新发展定位,奋力实现“海洋运动+海洋文化+海洋旅游”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汕尾的影响力、知名度。
来源|南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