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00:23:59

首页

本所概况

现场传真

学术动态

学术研究

创新专栏

重大课题

学术资料

考古人物

考古园地

考古论坛

内网入口

机构设置人员设置工作要报科研成果

学术动态中外交流

研究新论研究专题

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考古数据库影像资料

人物专访学者风采

考古随笔考古百科考古花絮

站内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古园地 > 考古随笔

考古随笔

古代体育运动系列之球类

发布时间:2017-02-0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韩翰

一 蹴鞠

蹴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运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绵延发展2000余年而不衰。蹴鞠比赛规则完善,娱乐性强,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民间都极为流行。

考古发现的石球

蹴鞠所用之“鞠”可追溯至石球,对于石球的用途,有学者曾提出石球是蹴鞠等器材的原型、是现代球戏鼻祖的观点,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仅是一种假设,是否将石球用于体育、娱乐等活动,尚需更多的考古材料和实验研究来佐证。

蹴鞠运动初步定型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军事训练,最繁盛时期为唐宋时期,运动更为普及,娱乐性更强,参与人数众多,活动规则也更加完善。清代中叶以后,蹴鞠运动逐渐消亡,鲜有记载。

白釉瓷蹴鞠陶枕 宋代 河南博物院藏

抱鞠童子彩陶俑 宋代 高32厘米

童子身着罗衫,抱球趺坐平视,神态安详。手中所抱之球为宋代时期的特制充气鞠,反映了当时儿童蹴鞠的基本情形。

二 马球

在我国古代,马球兴起于汉代,衰落于明清。马球,又称波罗球,又名击鞠等,是一种马上击球的竞技运动。“百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无论是参加打球还是观看比赛,马球运动都能使人精神振奋。

古代对打马球的服装身份讲究,一般采用绣有团花的锦缎制作并配有镶珠嵌玉的腰带,还包括帽子和鞋,即幞头和靴。

胡人打马球俑 唐代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马球在唐代达到鼎盛,盛行的表现形式有打马球设备的齐全、马球比赛规则的发展及参与主体的增加等。盛行的原因主要包括发达的经济、皇帝对马球的喜爱、军事训练的需要、中外交流的需求以及丰富的节庆活动。

马球图摹本 唐代 原件为陕西省乾县章怀太子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福州球场石碑 唐代 福建省福州市鼓屏路出土 福建博物馆藏

唐宪宗元和八年刺史裴次元在福州修建马球场时所立,碑文上记载了这个两个足球场大小的马球场从选址到竣工的全过程,还描写了当时福州的风物景观,是极其珍贵的文物资料。

三 捶丸

捶丸是我国古代以球杖击球入穴的一种运动项目。系由唐代马球演变而来,在宋元时期和明代十分流行。元代宁志斋老人所著《丸经》对捶丸有详细的介绍,也包含了捶丸的运动规则。《丸经》特别强调捶丸是为了培养君子的,是君子之术,所以不设裁判,这与今天的高尔夫球非常相似,且捶丸比之早了近300年。

陶球 宋代 四川省邛崃市邛窑遗址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绞胎捶丸 唐代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绞胎球 宋代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

绞胎球,由两种颜色不同的湿泥入窑烧制。器物圆球形,泥质绞胎。

参考文献:

福建博物院主编:《博戏—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译林出版社,2015年10月;

陈康,段小强:《体育考古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

仪明洁,高星,裴树文:《石球的定义、分类与功能浅析》,《人类学学报》,2012年第4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1号(100101) E-mail:kaogu@cass.org.cn

备案号:京ICP备0502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