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退役运动员出路何在?
(2012-07-02 14:02:08)
标签:
杂谈
分类:
典型案例及行业资讯
中国国家六部委最近出台了《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将运动员保障纳入社会基本保障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和再就业难题。对于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问题,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做法也有所不同,请看本网记者从俄罗斯、美国和日本发回的报道。
俄罗斯:尴尬境遇引起关注
俄罗斯是体育大国,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而绝大部分运动员在退役后也都会面临自谋出路的问题。退役运动员在“再就业”时遇到的尴尬境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俄罗斯社会的普遍重视,成为困扰众多运动员的一大难题。
也正因为如此,在俄罗斯,尽管热衷体育锻炼的民众为数不少,但运动员却成为俄罗斯人最不希望从事的职业之一。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议员什亚诺夫认为,不少运动员从童年开始就将主要精力投入高强度、大负荷的体育训练,长期与世隔绝的训练生活让他们很容易“脱离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在文化知识和修养方面也与同龄人存在差距,在回归社会生活后,他们容易出现心理落差和不适,难以找回自信。
对于不少运动员而言,退役后的第一就业选择是继续留在熟悉的运动员队伍中,从事教练或助理教练等工作。然而,这些机会非常有限,大部分运动员退役后最终都从事了与体育基本无关的职业。
针对运动员退役时面临的“再就业”尴尬,什亚诺夫今年7月向议会下院提交了对《俄联邦体育运动法》等多部现有法律的修正案草案。根据什亚诺夫的提案,凡经常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且具备“俄罗斯运动健将”以上称号的运动员,一旦获得奥运会奖牌,便能获得免试进入国内任何一所大学学习的权利。
对于该提案,俄现役运动员普遍表示欢迎。但也有人认为,对于大多数成绩平平的普通运动员而言,该提案并不提供任何帮助。这些运动员退役后,并没有“铁饭碗”可端。他们只有通过努力来继续自己的人生路:一方面恶补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利用在运动生涯中积攒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价值,开拓事业上的新天地。
最近几年,不少知名运动员退役后都进入俄外交部下属的外交学院学习,如4枚奥运金牌得主、体操名将涅莫夫。而对于知名度不高的二流运动员而言,退役就意味着开始了另一场没有优势的竞赛。好在俄罗斯不存在劳动力过剩问题,就业形势一直比较宽松,因此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基本上还不成问题。(本网驻莫斯科记者刘洋)
美国:健全制度保障出路
在美国,由于有相对较为完善的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支撑,因而在青少年时期、甚至中年阶段从事各种运动的人离开训练场之后,一般都会自然地转换身份,融入新的社会环境之中。
美国的运动员分为职业和业余两种。进入职业圈的运动员多数以俱乐部为依托,有较为可观的年薪,可以保证他们退役后很长一段时间衣食无忧。在这期间,他们也会谋划未来更长远的生活。至于那些大牌明星,由于社会认知度高,一旦离开了运动场,很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新的社会角色。
业余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多数人有自己的职业或专长。在体力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会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或计划,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比赛中去,而一旦发现自己力不从心,就会离开训练场,继续从事本职工作。
另外,美国的教育体系保证了所有受教育者能够学到基本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参与各种运动的最佳时期是少年阶段,美国的小学也是培养各项目运动员的摇篮,但他们主要是在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技术。到了中学阶段,在运动方面有天赋的孩子就会被发掘出来,开始接受正规训练。而不管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那些喜欢运动的孩子都是以学习为本业,参与运动只能是课余时间的事。
美国的很多大学会为有运动天赋的学生提供高额奖学金,鼓励他们边学习边训练。大学毕业之后,愿意转为职业运动员的,可以努力在职业运动队中谋得一席之地;愿意以业余运动员身份继续训练的,可以边工作边训练;至于那些想结束运动生涯的,由于有了学业基础,可以用自己学到的专长服务社会。
即使是那些退役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业余运动员,也可以在相对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下解决最基本的衣食问题。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各类保险为依托,只要按时缴纳保费,在特定的时期内就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来源。(本网驻纽约记者马小林)
日本:自食其力生活无忧
在日本,很多人结束运动生涯后往往会选择自主经营来维持生计。当然,谋生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日本的职业体制近年才刚刚完备,除棒球、足球、高尔夫球等少数项目外,职业运动员的比例并不高,多数人必须完成学校的教育课程,这也使得他们在放弃体育事业后仍拥有一技之长,并得以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在60岁之后,他们还可以享受高额的养老金保险,维持生活基本无虞。
日本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具有典型的西方特点,这里没有政府背景的体校,一名运动员从小到大只能依托社会和民间的力量来完成冠军梦想。日本乒乓球协会的杜功楷介绍说,在小学和中学时期,学校是喜爱运动的青少年的惟一母体,学生完成每天的课程后,可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加入不同的课外活动小组,如果成绩突出则会受到关注。许多日本著名高中设有专项体育俱乐部,他们往往会特招一些有前途的学生,并给予免除学费等优惠。但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在成为优秀运动员之前,训练经费和各种杂费完全由家长个人承担,而在成为顶尖选手之后,国家也不给予任何补贴和奖励措施,收入完全要通过比赛获得。
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人热衷于体育行业,因为他们更看好成绩背后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成功者毕竟只是少数,在日本将体育作为事业势必要承担一定风险,在消耗了大量家庭经济储备后,如果不能得到企业青睐或步入一级运动员的行列,将面临就职和生活压力的重重困扰。
大量退役运动员涌入社会正在形成一定的社会问题,他们的状况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科的山本幸男说,日本奥委会及其下属分项协会已开始对运动员进行再就业和如何融入社会的培训,而为了让优秀技术得以传承,日本奥委会更会劝说和建议那些成绩优异的选手留在体育岗位从事教练等工作,日本政府也在研讨以经济方式对运动员进行某种程度的补偿。不过,一般来说,日本运动员退役后还是基本上可以保证自食其力、生活无忧的。
(驻东京记者孙巍)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收藏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体育留学成为潜力股 专家称是奥运经济一部分
后一篇:“退役冠军交不起看病费”暴露体制“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