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世界杯经典广告“机场98”幕后全揭秘
在世界杯广告史上,1998年某运动品牌推出的“机场98”广告被誉为经典之作。片中,罗纳尔多、德尼尔森、罗马里奥、莱昂纳多等巴西巨星在机场候机时踢球炫技,各种花式动作令人目不暇接。即便时隔多年,这支广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体育营销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当时该品牌尚未拥有世界杯官方赞助权,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势地位,选择以巴西国家队为核心展开“伏击式营销”。1996年,品牌与巴西足协签署为期三个世界杯周期、总额2.5亿美元的赞助协议,获得使用国家队形象的权益,为广告拍摄奠定基础。
创意诞生:从球迷情绪出发
广告背后的创意由全球知名广告公司魏登+肯尼迪(W+K)操刀。团队调研发现,当时球迷普遍认为足球赛事趋于沉闷——1990年世界杯防守至上的风格、1992年丹麦低进球夺冠、1994年巴西靠点球捧杯等,均引发“足球是否失去激情”的讨论。
阿姆斯特丹团队提出的“机场踢球”概念最终胜出。主创约翰·博艾勒与格伦·科尔认为,机场是球员旅行中的常态场景,也是最乏味的空间。设想一群世界级球星在候机时即兴踢球,既能展现童心未泯的一面,又能打破足球沉闷印象。
吴宇森执导:动作美学注入广告
为实现视觉突破,广告公司邀请香港导演吴宇森执导。尽管此前未拍过广告,但其“子弹芭蕾”式的镜头语言深受团队推崇。吴宇森摒弃脚本化表演,鼓励球员自由发挥技巧,使画面充满即兴感与舞蹈般的节奏。
拍摄于1997年圣诞节在里约热内卢加利昂国际机场进行,集结罗纳尔多、罗马里奥、德尼尔森、罗伯特·卡洛斯、儒尼尼奥和莱昂纳多等球星。因球员分散欧洲各地,协调拍摄时间极为困难,直至开拍前三天才最终确定阵容。
极端条件下的拍摄挑战
南半球正值盛夏,机场停机坪温度高达45摄氏度,设备面临过热风险,航空公司甚至担心强光熔化飞机窗户。一场雷暴警报更让室外拍摄仅有一次机会,成为整体制作最紧张时刻。
吴宇森采用三到四个机位多角度跟拍,极大提升了剪辑灵活性。剪辑师艾克回忆,这种电影级拍摄方式远超当时广告制作常规,为其后续工作带来深远启发。
神来之笔:标志性场景与配乐
罗马里奥将球踢过X光机、德尼尔森在自动步道上盘带过人、罗纳尔多远程击中隔离铁杆等动作一气呵成,成为广告中最令人难忘的片段。其中罗纳尔多在米兰马尔彭萨机场完成的射门镜头,仅用几次尝试便精准命中,展现其超凡球感。
结尾原计划由马拉多纳出演,但因巴阿足球 rivalry 被弃用,最终由法国球星坎通纳替代。这一安排不仅避免争议,也强化了广告的国际化气质。
配乐经历多次尝试后,选定塞尔吉奥·门德斯1966年版《Mas Que Nada》。这首巴西经典歌曲节奏轻快、充满活力,完美契合广告氛围,并因此再度热销。
现象级传播与行业影响
1998年3月25日,“机场98”首次在国际比赛日播出,引发强烈反响。据回忆,广告播放后酒吧球迷鼓掌庆祝,英国《独立报》更称其为当晚“最精彩时刻”。
尽管巴西队最终未能夺冠,但该品牌通过2400万英镑的伏击式营销,成功让32%的球迷误认为其为世界杯官方赞助商,与真正赞助商的支持率几乎持平,堪称营销奇迹。
该广告斩获多项国际大奖,被业界视为体育广告新时代的开端。多位主创表示,这是品牌首次通过非官方身份在世界杯周期制造全球性声量,开启了大赛期间“期待品牌大片”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