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楼
对侧弧圈在实战中使用之我见
我是横板两面弧快打法。我最开始学打乒乓球时正、反手拉的是侧弧圈。后来看到周围没人这么拉,就改拉前冲,高吊了。认为这才是正道。我们单位的亚军正手也是拉侧弧圈,反手高胶。我与他比赛时一旦让他正手拉起来,我就只有被动挡的份了。而且一挡就回到他的正手。他就没完没了,一板比一板质量高。我的胜率就只有等他失误了。虽然比赛中我靠发抢和接抢胜了他。可是对他的这着没什么办法。世乒赛上,我看到松下浩二居然也是这种打法。比赛中一点也不吃亏,我就不在小看这种拉法了。
最近在练大球正手拉球时,我偶尔尝试的拉了一板正手侧弧圈,结果对方连球都没碰到。又拉了几个,结果不是碰不到就是挡飞。想反拉更没戏。原本对方是能挡住侧弧圈的呀?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并不是对方水平差。而是他习惯了前冲,高吊。而侧弧圈不往前冲只往侧拐。乒乓球变大了,空气对他的阻力增大,因此球不往前冲不说,而且拐得更厉害(如果球速慢,旋转又不弱。球甚至会拐100度以内)。结果,就要求对方手法,步法(差异最大)都要有大的改变才能回过来。所以正手前冲.高吊结合侧弧圈(尤其是正手位既会拉直线前冲又会斜线侧弧圈)可以给对方致命打击。另外侧身位拉到对方反手时不用侧弧圈而是手腕充分外展。用类似滑板的方法拉左旋弧圈。球落台后,往边线外拐。
我的好友刘草说:“球一旦被防回,角度更大,最可怕的是飘忽不定,往往反受其害,毕竟我们的步伐比不上专业运动员”我认为正因为我们的对手不是专业运动员(即使是专业运动员最多挡的稳些,因为和松下浩二对阵的也没见敢加力反冲的),所以对手一定会回到我们的正手,你要是觉得飘,办法有1,以加强球的旋转和前冲力加长飞行长度。迫使对方回球出台。2,可以象松下浩二一样从球台下面再用侧弧圈捞上去。对方不易反拉,而且稳定性还很高的!!至于反手侧弧圈效果略逊于正手侧弧圈,但如果能和反手晃拉直线并能与拉侧弧后结合反手弹,砸,则效果奇佳。
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但它的可行性还须感兴趣乒乓球高手的实践验证。如有心得,肯请赐教.
新增加直横拍反手侧弧圈的动作要领:
持拍手向右侧后下方引拍。注意腕关节挺起,球拍后伸,拉长既将快速收缩的伸腕肌群。(直拍要注意手腕要僵,起到固定拍型的作用。)手臂从身体右侧向左斜前方再向右斜前上方弧形挥拍,在球的下降期摩擦球体左侧中部,拍形要经过一个弧形兜盖的动作过程。注意挥拍动作要逐渐加速。以及发力过程重心右移,以便支撑发力。
第2楼
希望大家积极回应,互相交流
第3楼
写的很好,侧旋弧圈拉好了很有威胁
第4楼
侧弧圈对付水平一般的对手很有作用,但对高手来手就没戏了,等着被反拉的份,而且对方用同样的侧弧圈回来你还拉不了前冲。
第5楼
千万不要跟左撇子拉侧弧圈,呵呵。
第6楼
比赛中忽然遇到侧旋弧圈球,的确不好应对,但接的多了就不怕了
第7楼
侧弧圈可当奇兵用 偶尔拉之 尤其是正手大角度来球 用侧弧圈可增加上台率 但不要作为主要得分手段
第8楼
乒乓球的单个技术想直接得分是很难的,所有技术只有结合起来使用才有效果。比如侧弧圈结合前冲,才有特点。
第9楼
用得时机恰当用得落点准确,就可以得分。特别是几种弧圈结合起来用,如果对手不太盯拍的话,效果是很好的。楼主分析很细致,深有同感。
第10楼
最近一次比赛就是输给一个拉侧弧圈的,在这个环节上始终没有办法摆脱,希望能有人指点一下如何对付侧弧圈(我们都是左手,应该和两个右手一样)
第11楼
我们这里几个高水平的左手也喜欢拉侧弧圈。虽然杀伤力不如前冲,但是业余选手前后步法普遍差的弱点,对于这种角度大,还不容易借力的侧弧圈,都不会处理的很好。
第12楼
对于发到我方正手位的从边线拐出来的侧旋球,很多高手都是用侧弧圈,把球从网子边上直接拉上台子,这种球落台基本不弹。我们俗称“穿越”
第13楼
我也是侧弧圈多ㄋ打久了真的很难改ㄚ